前言#
在進行知識管理(筆記,部落格,收藏夾和文獻等)時,一旦條目數量過多,整個系統就會顯得十分雜亂。
一個典型問題就是標籤過多,含義模糊不清,反而造成心智負擔。如「學習」和「學習類」、「閱讀」和「讀書」,其實是同一含義,使用標籤的時候就會產生多個同義詞。
所以這篇文章主要關於:
- 知識管理中分類與標籤的區別?
- 應該如何使用分類和標籤?
分類#
一個東西只能歸屬於一個分類
分類代表的是相互嵌套的「層次結構」,且一個知識只能屬於一個分類。
所以使用分類時,建議:儘量少分類,若分類則必有界限
標籤#
一個事物可以有多個標籤
標籤代表的是相互聯繫的「網絡結構」,一個知識可以打上多個標籤。
如果是分類是橫坐標,標籤就是縱坐標。可以更加靈活地對筆記進一步進行標註。但在使用標籤的過程中,難以避免以下缺點:
巨量筆記帶來的標籤扁平化災難#
當要管理的條目非常多時,扁平化的標籤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,有無標籤幾乎沒有區別。
筆記一多,單純使用標籤,容易失去對知識庫的掌控能力,或者說更高的「鳥瞰」能力。例如後期你可能需要從 100 個標籤中尋找自己想要的。並且同一標籤下的筆記也可能很多。
使用分類與標籤的實踐#
- 分類:從橫軸的角度管理較大模塊內容,分類一定是少數幾個,涵蓋比較大範圍的主題,如技術實踐 / 理論學習 / 生活雜談等
- 標籤:從縱軸的角度管理內容,也可使用分級標籤(xLog 只有 tag)進行管理,再添加標籤時應做到以下幾點
- 想清楚自己設立標籤的用處是什麼,是為了標示還是為了之後的分類檢索
- 結構是生長出來的,先把內容記下來,標籤可以後面慢慢加
- 標籤用詞應統一、準確、有代表性,每次想打標籤的時候,最先想到這個詞
- 實踐:暫時規劃以下分類和標籤
- 技術實踐
#programming/
#debug/
#tool/
- 理論學習
#CS/
#IC/
- 生活雜談
- 閱讀隨筆
- 光影瞬間
- 技術實踐
總之,無論是分類還是標籤,都應想清楚再添加,若暫無頭緒可暫時歸納到未分類,切勿隨意標記從而增加導致難以管理的扁平化災難。
PS. This post was classified as 技術實踐,tagged as #tool/知識管理